选题论证目录
1.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南师附小)
2.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锦绣小学)
3.培养小学生环境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永曜北小学)
4.小学生良好环境保护习惯的养成研究(先烈中路小学)
5.小学生良好环境保护习惯的培养研究(钟村一小)
6.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及习惯的实践与研究(沙涌南小学)
7.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方圆小学)
8.少年儿童遵守规则行为的培养研究(八一学校)
9.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周开泉学校)
10.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冼村小学)
11.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登峰小学)
12.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石江小学)
13.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环市路小学)
14.规则意识培养与幼儿主体性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深圳机关四幼)
15.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惠福西路小学)
16.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农林下路小学)
17.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儒林二小)
18.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儒林一小)
19.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棠下小学)
20.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宝华培正小学)
21.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叠滘二小)
22.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政法幼儿园)
23.幼儿专注习惯的培养与研究(银鹰一幼)
24.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花苑小学)
25.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仙涌小学)
26.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小塘中心小学)
27.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与研究(韦大小学)
28.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与研究(东山实验小学)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广东课题组 > 选题论证 > 少年儿童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  正文
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石江小学)
  发布日期:2007/6/18    打印   -    下载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石江小学  课题组

    

一、选题背景

1、课题研究意义:我国号称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从周朝时期便制定有做人的规范。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步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礼仪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外地来本地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他们的子女在校的文明礼仪也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提到日程上来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我校有将近50%的学生是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他们是来自祖国的各个地方,风俗习惯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他们的行为习惯也不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他们的行为习惯还需要培养。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该课题作为研究题目的理由。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礼仪习惯”的界定

礼仪的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礼仪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人们根据社会交往的需要,不断地补充,使现代礼仪更趋合理、完善,现代礼仪主要包括:仪表、礼貌、社交礼节和仪式等。

我们在研究中将会涉及到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几大方面的内容。低年级着重训练学校礼仪中的行为习惯,重点在个人礼仪,说一些简单的文明用语方面的训练;中年级在学校礼仪的此基础上,着重进行家庭礼仪习惯的培养,从“做”的训练发展到“说”的训练;高年级在巩固低、中年级行为要求的同时,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着重指导他们的校内外公共场所礼仪。体现出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

2、研究目的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礼仪教育内容、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中渗透为辅,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3)提高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提升社区文化底蕴、人文氛围。

3、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助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比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学校课题组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小学生礼仪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

     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

     动之以情的情境感染;

     行为训练;

     榜样示范。

2)文献法:教育实践研究者要广泛的查阅文献,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因此,必须从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伦理学等领域中寻求理论指导。通过查阅资料,考察研究内容和应用的科学性,理论入手,指导实践。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效果显示。

4)观察法: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礼仪习惯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做好记录。

5)对比法:通过典型和一般,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实验效果。

6)个案研究法:建立典型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外来工的子女)的研究全程档案,作为评估和改进研究的依据。

4、研究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礼仪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地安排教育内容,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

2)时代性原则。礼仪属于社会公德,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是,随着时迁世移,物换星移,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个时代的礼仪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增添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涵义。

3)实践性原则。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践是我国古德育的优良传统。知的目的在于行,礼仪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它的实践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又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实践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将礼仪规范付诸实践。

4)有机结合与渗透性原则。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组成部分,内容具体丰富,涉及面广,必须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各项活动为辅助,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为网络。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二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三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5、计划管理

    1)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我校的16个教学班,共700人。研究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的准备、启动阶段(20071月——20077月)

本阶段为课题实施的组织、申报、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课题研究全面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与实践阶段(20078月——20091月)

本阶段为课题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选定的研究方向,对少年儿童进行习惯的培养,探索习惯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向省课题组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工作总结;鼓励教师、家长撰写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科研论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积极参加全国、省举办的征文评选活动;依据研究中期自评与调整,完善小学生礼仪习惯培养目标。

第三阶段:回顾与反思阶段 2009.022010.01

本阶段为课题深化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对实验结果的稳定性作进一步检验,进一步完善与稳定课题的研究成果,向省课题组提交中期研究报告;突出实践特色,形成一套可操作性、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准备结题工作的相关材料,为结题工作辅垫。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与结题阶段 (2010.022011.06

本阶段为课题研究完善和结题阶段,主要工作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完善和巩固成果,总结和提升成果质量;编写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进行结题专家鉴定及填报结题成果鉴定审批书,向省课题组提出结题申请。

2)管理

     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制订研究方案,指导实施训练)

     各年级成立课题实施小组。(组织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实施)

     各班成立礼仪先进分队。(在老师指导下具体实践训练)

     在家长学校建立礼仪习惯培养委员会。(请家长协助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

 

三、研究价值

1、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幸福,使邻里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

2、理论意义:我们将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结合学校实际工作的新的礼仪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对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美德”,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1)初步探索一些“不影响少年儿童创新思维和个性张扬下的礼仪习惯”的新观点,以及如何“既体现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又有一定的礼仪约束”的新方法新途径。

2)礼仪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四、研究基础

我校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办优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底已经成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31月成为佛山市绿色学校。我校一贯重视德育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强抓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各种能力。于2003年到2006年三年间,我校进行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培养的关系研究》子课题《小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期结题。

在“十五”课题结题后,我们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抓好习惯养成教育。为了开展学生的礼仪教育,在2006年的暑假,学校投入资金聘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系统、规范的礼仪培训,教师的素质明显提升。从20069月开始,我们就把学生的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深入课堂,从细微处抓实,从时间上保证,从评价促提高。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和自我教育功能,丰富少先队活动,深化学生礼仪规范,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可,赢得了家长的信任,2006年被评为镇先进集体,在社会上颇有口碑。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云晓、邹泓主编的《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5月出版。

2、孙云晓、张梅玲主编的《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20041月出版。

3、孙云晓著《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新华出版社,2002年。

4、关鸿羽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出版社,2001年。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出版社,2001年。

6、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执笔人:李宝环

                                                        20072

 

 


  发布日期:2007/6/18    打印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