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论证目录
1.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南师附小)
2.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锦绣小学)
3.培养小学生环境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永曜北小学)
4.小学生良好环境保护习惯的养成研究(先烈中路小学)
5.小学生良好环境保护习惯的培养研究(钟村一小)
6.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良好品质及习惯的实践与研究(沙涌南小学)
7.小学生规则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方圆小学)
8.少年儿童遵守规则行为的培养研究(八一学校)
9.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周开泉学校)
10.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冼村小学)
11.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登峰小学)
12.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石江小学)
13.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环市路小学)
14.规则意识培养与幼儿主体性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深圳机关四幼)
15.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惠福西路小学)
16.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农林下路小学)
17.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儒林二小)
18.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儒林一小)
19.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棠下小学)
20.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宝华培正小学)
21.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叠滘二小)
22.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政法幼儿园)
23.幼儿专注习惯的培养与研究(银鹰一幼)
24.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花苑小学)
25.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仙涌小学)
26.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与研究(小塘中心小学)
27.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与研究(韦大小学)
28.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与研究(东山实验小学)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广东课题组 > 选题论证 > 少年儿童认真负责习惯的培养研究 >  正文
培养小学生环境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永曜北小学)
  发布日期:2007/6/18    打印   -    下载

广州市越秀区永曜北小学   课题组

 

一、选题背景: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环境教育协商会,呼吁各国政府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可见,环境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环境教育正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研究意义:在对大自然的动物、植物、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并以注重社会、校园、家庭的卫生环境的行为习惯作为外在标志,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他们逐渐形成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

 

二、研究内容:

(一)目标内容:

1、增强学生对环保知识、态度、技能及价值观的认识,以保障人类社会之永续发展。

2、探究小学生环境教育课程的内容。

3、探索培养学生环保习惯养成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4、收集师生在活动中的各类设计和工作体会、科研论文。

5、争创广州市绿色学校。

(二)途径方法:

1立足学校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大舞台。学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注意在各科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机渗透,将环境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其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大胆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结合少先队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讲文明、讲环保的习惯。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的优与劣对人类的影响。

3)环保教育进家庭。利用学生与家庭、学校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将环保行为带入家庭,与家庭成员一起实施家庭环保计划,使每个学生家庭的日程生活和行为更符合环保的要求,减少生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三)计划管理:

本课题由张绍泉和李少玲两位校长担任组长,负责课题实施的总规划;由科组长董小移老师担任副组长,负责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跟踪,确定每一个阶段的行动计划;由总辅导员罗珺老师负责配合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观察记录以及阶段性小结。课题组的中心成员有廖艳兰、陈佩华、林竹君、虞丽丽等老师,他们负责按实验计划进行具体操作、实施和收集资料、撰写实验体会和论文等。

(四)启动阶段:20073——20077

[1]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和理论资料,组织人员学习和讨论。

[2]成立学校课题组。

[3]课题组讨论学习,制定研究计划,拟定实施方案。

深入阶段:20077——20087

[1]校本课程试行本的实施。

[2]以个案追踪方式,在学校、家庭、社区内开展学生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

[3]开展“一人一岗位”、“七色光阳台工程”、“文明清洁一条街”等行为训练。

[4]汇总阶段性成果。

突出特色阶段:20087——20097                                                                                      

[1]制定学生日常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及评估细则,初步形成创新的环保行为习惯培养模式。

[2]及时总结经验,参加子课题的研究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3]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4]组织参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场”——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观摩活动。

总结提高阶段:20097——200912

[1]提炼出以校本课程为媒体,培养学生良好环保习惯的基本模式。

[2] 向总课题提年交子课题成果,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 撰写课题实验报告,接受课题组验收。

[4]成果经验推广。

 

三、研究价值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了国际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确立了环境教育的目的,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环境教育的迅速发展。保护环境是政府的职责,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而在儿童中开展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理论上,将进一步丰富关于人格培养的理论研究,为实施以德治国的重大方略架起了新的支点。在应用价值上,为学生学会保护环境,学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新的观念和思想。就创新方面看,本课题的实施将探索出新时期儿童环保行为习惯养成于人格发展关系的新观点,尤其注重研究“认知——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四、研究基础:

我校原属东山区,自东山区被评为省教育强区以后,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办学条件得以不断完善,环境正在不断美化、净化、绿化,并准备在本学期申报广州市一级绿色学校。平时教师们团结互助,积极钻研教学,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培养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而又富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学校一直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认真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长期以来,学校重视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为科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平时我校注意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络,构建了由学校、家长、社区共同组成的德育教育网络,以专家为指导,少先队、中队辅导员为核心,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组成德育科研小组。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不少成绩。与此同时,我们的上级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对学校的科研从各个方面都给与大力的支持。综上所述,以上条件都为学校开展科研工作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深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和钻研,就一定会把该课题搞好,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孙云晓主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向孩子学习》,孙云晓主编,晨光出版社,1998年。

3、《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孙云晓、卜卫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

4、《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史德志主编,新时代出版社,2000

5、《与成功有约》,柯维主编,三联书店,1996年。

 

 


  发布日期:2007/6/18    打印   -    下载